首页

女王视频免费调教

时间:2025-05-29 02:17:17 作者:王毅会见纽埃总理兼外长塔格拉吉 浏览量:41476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东西问·古典学|德国汉学家叶翰谈中国古典:传承与时代并进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地方都因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或者市场经济竞争等因素影响,出现大批闲置存量资源的问题。未得到妥善利用的土地资源,闲置的工业厂房、商务楼宇、商业设施等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道“伤疤”。

陕西濂水通报92岁老人烧秸秆被罚写检讨:退还罚金当面致歉

关于联合监督执法工作机制,《意见》提到,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地方各级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医疗保障、中医药等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加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调查、法律适用等方面协调配合,建立健全行刑双向衔接机制。

青海“河南蒙旗”:万人相约草原共享那达慕

2024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计划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5万亩,种子需求约4000吨,目前市场已完成储备1200吨左右,化肥农药等需求约3.5万吨,市场储备量约2600吨左右。

贵州纳晴高速牂牁江大桥合龙 为首座“纯贵州造”悬索桥

埃文·凯尔来上海的第一站是南京路步行街,他从这里一直走到了外滩,边走边用手机拍摄记录。一路上,不少人认出了他,埃文·凯尔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合影。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会上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调整阶段,部分房企经营遇到一定困难,特别是一些龙头房企债务风险有所暴露,影响市场预期。但要看到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随着市场调整机制逐步发挥作用,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优化,房企风险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